发布时间:2019-01-29来源: 作者:
12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8]21号)。由天津大学余建星教授主持的“具有可持续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天津大学工程教育改革实验区求是学部第二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对求是学部践行“三个转变”,实现学生由普通到卓越的蜕变的充分肯定。
成果完成人合影
一、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成果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科技和教育发展新需求为背景,针对工程领域中满足国际竞争力工程人才不足、我国工程教育与需求脱节等现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教育理念滞后,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标准尚需完善;二是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未能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均衡发展;三是学校和用人单位脱节,育人环境亟待优化。
二、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方法
本成果探究工程领军人才的特征和成长规律,注重学生品德与心理素质养成、国际视野拓展、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具有可持续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领军人才。建立了包括心理、品德、能力、知识4个核心要素,24个指标的“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了以“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知识优化”为内容、协同育人平台为支撑的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一)制定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标准
建立了包括心理、品德、能力、知识4个核心要素、24个指标的“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标准”。
(二)构建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以“注重基础,强化实践,拓展视野,引领未来”为理念,构建了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实施“2项改革、5项计划”。
1.课程体系改革
强化数理基础,打造宽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整合内容、去除冗余设置主干清晰的专业课程;构建信息技术课程组;建立人文、社科通识课程体系和以基本-综合-研究创新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将最新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采用师生互动的思、知、言、行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公共基础课中实施辅导式教学;专业课程中采取“翻转课堂”、基于问题学习等形式;实践阶段性、多元化考核方式。
3.创新力提升计划
从学分认定、条件保障等全力推动学生创新实践;创办“求索科技创新”活动,设立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创新项目。建立国家—校—学院三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4.领导力提升计划
基本知识学习,建立“专题论坛”交流学习心得;领导意识培养,设立“学长辅导制”,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意识;行为实施,通过全员参与社团、竞赛、科研等实践,提升领导力。
5.国际视野拓展计划
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经验,完善培养方案;遴选国外视频课、教材或课件、教师;开展“国外文学文化作品鉴赏”、“时事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析”等活动。
6.“三观”塑造计划
“名师导航”,创办学者讲坛和求是论坛,邀请各界知名人士举办讲座,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国情认知”,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国际形势报告会等,激发报国热情;“诚信养成”,开设诚信教育必修课程,制定《诚信条例》,建立诚信档案。
7.心理健康计划
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作为学生成长评估、自我诊断的工具;建立“校-院-班”三级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开展“起航磨砺”强身健体活动,将长跑列为必修环节。
(三)建立协同育人平台
建立高校主导,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组建协同育人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委员会,全程参与工程领军人才培养。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创新性地制定出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标准
创新性地制定出包含心理、品德、能力、知识4个核心要素,24个指标的“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标准”。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相比,该标准在突出“理想目标、爱国奉献、意志力、会感恩”等因素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惯例”重要性。
(二)构建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体系彰显了将素质、能力、知识并举的特点,使得学生三方面协调发展,具有成为工程领军人才的潜力。通过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三观”塑造计划,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使之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设立创新力提升计划、领导力提升计划、国际视野拓展计划,提升学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的能力,旨在培养未来工程发明、创新和实践的领袖。
(三)建立开放互动的协同育人平台
创新性建立高校主导,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体现了多元化、全过程、全方位的特点,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统一。
四、实践推广应用效果
成果在天津大学实施以来,经过多年实践,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建立个人发展长远规划,增强了学习动力,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并向校内外推广应用。
1.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在考核标准不变下,2015、2016届毕业生与2013、2014届相比,优良率提高62.7%,升学率由67.2%提高到79.6%。9位2016届毕业生在读研期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将取得的经验固化成32个天津大学校发文件并向全校推广,使得全校64个专业方向2万余本科生获益。
求是学部2010级本科生胡黎俐在“2013世界工程师峰会”
青年工程师竞赛中获得国际级一等奖
2.成果向校外推广,受到高校、企业关注。受邀在中外各类型高等教育研讨会上做经验介绍,李延保、朱高峰、余寿文等知名教育家对成果给予高度认可。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得到国内外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高度认可,中船工业集团公司、江南造船厂等多家单位在我校设立奖学金。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全国73所高校来学习调研,其中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借鉴应用本成果。
3.社会影响力大。成果相关内容所形成的天津大学简报《天津大学“茅以升班”三个转变破题工程教育改革》、《天津大学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天津大学“四个结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等,被教育部网站刊载。取得的培养成效被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等媒体进行了百余篇次的专题报道。
教育部简报:天津大学“茅以升班”三个转变破题工程教育改革
五、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求是学部是我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区,面对这一特殊定位,在改革实践中,最困难的还是教师和学生思维方式和理念的转变。成果组通过大量的调研、走访,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教师和学生实现“知识为本”向“素质为本”转变;由“学科为本”向“人才为本”转变;实现“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变。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尊重个性、强化能力、拓展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求是学部一批高考入学平均成绩低于全校平均水平的学生在大学阶段得到最佳成长,实现由普通到卓越的蜕变。